身為薩克斯風吹奏者,需要偶爾欣賞音樂會或是參加音樂的講座,讓自己有機會重新檢視自己吹奏的狀態。感謝這次薩克斯風玩家館,特別邀請爵士樂老師劉冠廷,來分享有關薩克斯風吹奏的各個面向。以下做了簡短的筆記,讓多樂米薩克斯風的學員,也能分享這個講座的內容。
一開始老師就整理了五項薩克斯風吹奏者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:
A.聲音(Sound)
B.呼吸(Breathing)
C.抖音(Vibrate)
D.流暢度(Articulation)
E.張力(Dynamic)
具備了這些條件,所吹奏出來的sax音樂就算是”可以聽了”,但是慢慢來討論,每一個項目又有些許不同的變化,這就是為甚麼薩克斯風吹奏能帶給大家多樣豐富的變化。

A.聲音(Sound)
一個最簡單的示範,吹奏時,吹嘴含進去嘴巴的多寡,決定了聲音的色彩。粗略分為『少』『適量』『多』。如果含得太少,很容易就把竹片塞住,因而無法將氣送進去吹嘴裡,如果含得太多,很容易會產生爆裂的音,但是只要適當合宜,可以靠著吹嘴的含量來改變自己的音色。
嘴巴咬合的程度或是形狀也是一個要素,但如果要討論這點,將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發揮,也因此造就許多不同特色的聲音。
B.呼吸(Breathing)
呼吸的部份,老師提出三大方向Big大 Fat肥 Warm溫暖,思考的方向在於你的聲音是否是扎實的,或者像是subtone一樣酥酥鬆鬆的,這是兩種決然不同的音色。
這點有別以往的觀點,老師提出”暖空氣”的觀念,簡單的說,就是深沈的呼吸,往身體深度的呼吸,吹出來的暖空氣,能幫助我們演奏出美好穩定的音色(大家熟悉的應該是腹式呼吸法),呼吸的控制當然是很重要的一環,該如何讓自己能夠吹出暖空氣,關鍵在於是否將氣吸進體內後,能讓氣往下跑,而不只是到胸腔的位子。深沈的呼吸,還可以用打哈欠的情況來思考,而不像是吹蠟燭的淺呼吸。
C.抖音(Vibrate)
抖音的方式有兩種,一種是動下顎的抖音,一種是靠腹腔肌肉的伏動產生,但是90%左右的薩克斯風手都是用下顎抖動的方式,顯少見腹部或是頸部肌肉振動的吹奏者。同時老師也介紹了兩個抖音決然不同的樂手:
適中幅度的抖音:Dexter Gordon(媲美60年代的kenny G)
 
誇大的抖音:Ben Webster
 

最後討論的流暢度(Articulation)以及張力(Dynamic),感覺上,就好像綜合性的練習結果,例如流暢度(Articulation)關係到手指的動作,是否很注重在貼近按鍵而減少無謂的空間,或者音樂的張力關係的音色音量的運用,以及風格的把握。

整個講座,感受到薩克斯風吹奏,由於音樂型態的不同,所發展的方向就有很大的歧異,最明顯的就是嘴型,劉老師所提到的嘴型,正好是吹奏古典樂最為詬病的方式,但是在會後也跟老師討論到這點,那只不過是發展的歷史不同,曲風的需求不同所造成的結果,無所謂對錯。只不過“你想發出那樣的聲響,就應該照著老師的方法作”,就這麼單純。
很開心的初體驗,跳脫自己以往的方式,來看看別人的薩克斯風世界,真的是有益健康,增廣見聞的活動。在這裡也預告,在未來多樂米薩克斯風,也將會配合學員的課程取向,安排不同風格的老師,與大家分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多樂米薩克斯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